佛山陶艺的代表石湾陶瓷公仔,是中式装修家居搭配与摆设的经典之选,近年更是成为朋友互相赠送礼品不二选择。近日,偶然看到2015-09-10日佛山日报一篇关于佛山陶艺的文章,文章标题为《石湾陶塑市场价值被低估》,建议佛山陶艺要走出去、要多宣传、要多推广。佛山陶艺的代表是石湾陶艺。
(图:佛山陶艺作品1)
石湾陶艺简介:【编者按:具百度百科】广东的石湾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石湾出现大型窑场的历史最迟可上溯到唐朝。50~70年代先后在佛山石湾和南海奇石发现唐宋窑址,发掘出的均石湾公仔人物塑像 石湾公仔人物塑像属半陶瓷器,火候偏低,硬度不高,坯胎厚重,胎质松弛,属较典型的唐代南方陶器。
(图:佛山陶艺作品2)
玛布里瓷砖-玛布里装修学院为您节选两篇谭浩深先生于2013年先后发表的关于佛山陶艺的文章,供您阅读:
一、佛山陶艺的市场价值
艺术品是艺术家创作的有价值的艺术载体,其艺术价值包含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指艺术品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是买卖双方洽谈或竞价后产生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佛山陶艺既是工艺品,也是艺术品。广义上它是工艺美术品一类,通过交易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决定它的含金量,即市场价值。佛山陶艺与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陶、洛阳唐三彩、河南汝窑、德化瓷器、醴陵瓷器等均属于中国陶瓷艺术的佼佼者。但佛山陶艺与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陶的市场价值相去甚远:分别是后两者的1/5和1/3;景德镇古瓷更是佛山陶艺同时代制品价格的10倍以上。
2003年纽约朵尔拍卖景德镇元青花朝圣龙纹扁壶拍卖价为583万美元,2009年伦敦佳德拍卖景德镇元代青花罐《鬼谷上山》拍卖价为1400英镑(约合2.3亿人民币)。在当代国家级大师的原作品拍卖上,景德镇瓷器与佛山陶艺的数量、价格之比为100/1和5/1。2008年,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瓷版画《三顾茅庐》拍卖价150万元;2009年,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251件作品拍出140件,其中7件100万以上,总成交额3627万元,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瓷版画《黄山四千仞》拍卖价782万元,创当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市场记录;2011年,张松茂瓷版画《革命圣地井冈山》拍卖价320万元,他另一幅粉彩《和靖咏梅》拍卖价494.5万元,王步青花笔洗《嬉禽图》拍卖价713万元;2012年,张松茂第二块瓷板画《三顾茅庐》拍卖价1300万元,开创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
而佛山陶艺方面,200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紫气东来》拍卖价39万元;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原作《禅》在北京嘉德拍卖会拍卖价30万元,两者都开创石湾陶塑30万元时代;同年佛山陶艺专场拍卖会,100件作品成交70件,总成交938元,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传1995年原作《铁拐李醉酒》拍卖价82万元,刘泽棉大师1986年原作《达摩》拍卖价80万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1980年精品《释迦牟尼》拍卖价42万元,单件作品价格6年翻200倍;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原作《龙之尊者》在保利拍卖会上拍卖价100万元,2011年同一件作品在深圳拍卖价336万元,创出佛山陶艺迄今最高市场价值;2011年,刘泽棉大师原作生肖龙《龙腾盛世》拍卖价38万元,成为佛山陶艺最贵生肖;2012年刘泽棉大师原作《嫦娥奔月》拍卖价70万元。
如果说景德镇瓷器运作的是“瓷器的官场生意”(《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二期),未免有些主观,但大体如此;有人说佛山陶艺的运作是“陶艺的大师生意”,有些是,也有些不尽然;但宜兴紫砂陶的运作是“陶器的市场生意”,却值得佛山陶艺界借鉴和学习。
本人认为,佛山陶艺现在的市场价值,与佛山陶艺的地位和现状基本相符,即处于低位期。时下收藏界和业界把佛山陶艺分为原作、限量精品、精品、高档品四类,其实每个品类还要再分极品、普通品两大类,以区分艺术品之优等品与合格品。70岁级老一辈的国家级大师的前期原作,当属极品和优等品,市场价值在40至100万之间,新作原作极品和优等品在30之50万之间,市场前景潜力还很大,未来5年,将会有每年20%的升值空间。中生代国家级大师,其极品和优等品原作现在市场价值将会以30%幅度升值。有才气的年青陶艺新秀的极品和优等品原作(大多为求出名和吸引买家所作多数是优质品)是最大的潜力股,将会以每年50%幅度增值,未来五年将会翻三番以上,最值得投资,回报率也最高。
如何提升佛山陶艺的市场价值?
一、从政府层面,坚持每年一届的佛山陶艺原创大赛(“市长杯”,独立陶艺单类)、大展和专场拍卖会,评选分专家组评委评比和市民投票评选各50%权重相结合,提高佛山陶艺评比公正性和市民认知度,鼓励更多青年参与以提高普及率。拍卖会应与嘉德、保利等权威拍卖公司合作,力求真实性,鼓励本地大企业参与拍卖、投资佛山陶艺,建立企业的艺术馆和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二、举办两年一度的南风古灶国际柴烧节和国际陶艺双年展,通过国际、国内艺术家交流、创作营和跨界创作,建立长期性的佛山陶艺艺术家村,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在佛山创作,提升佛山陶艺工艺和水平,提高佛山陶艺知名度。
三、举办佛山陶艺全国大城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巡回展出、表演和艺术交流。
四、在民间层面,鼓励、支持民间力量办艺术馆,让民间力量举行各种佛山陶艺个展、讲座,繁荣民间陶艺创作。自发建立全国各地民营艺术馆联盟、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提升佛山陶艺在各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在陶艺家层面,建立作品市场价值标准、市场价格保护体系、作品质量水平信誉体系、市场运营规范、市场经销制度等一系列市场运作机制。建立电影制的投资人、演员、院线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擅所长,各取所得。共同做大佛山陶艺市场的蛋糕,最大提升佛山陶艺的市场价值。
(图:佛山陶艺作品3)
二、佛山陶艺发展的四大瓶颈
看了2月19日《佛山日报》两篇文章《以战略高度做好陶艺这篇文章》和《要让佛山陶艺从工艺品变成艺术品》,当中办“节”建“园”,立“庙”造“神”的观点,颇不认同。及后2月22日《陶瓷资讯》许学锋君《石湾陶艺的“工艺品”与“艺术品”之说》,颇有同感。本人由营销“佛山陶瓷”转为营销“佛山陶艺”,经营东方印象,事不经过不知难。个中体会,感触良多。不是记者轻描淡写,旁人信手拈来那么简单。
外人都道佛山陶艺办个大艺术节,建个新博物馆,佛山陶艺就可以搞上去,在国内扬名立万。政府跟几个国家大师、学者座谈一下,以为是找到搞好佛山陶艺的良方妙药。未免想法单一。座谈对象无一佛山陶艺经营者,又怎会对佛山陶艺现状和发展有全面认识呢?
制约佛山陶艺发展的瓶颈有四:其一是从业群体人数缺少。佛山与景德镇在国家级、省级大师,初级工艺师三者之比,分别是1/8,1/15,1/100;外来习艺人员之比为30/3000;在读后备力量之比为30/3000(景德镇不算历年已毕业的30000人)。后劲泾渭分明。市民认知度,景德镇瓷艺认知度达90%以上,小学中学大学均开设陶瓷艺术课程,国家级陶艺大师家喻户晓,陶瓷文化书籍书店、图书馆比比皆是;佛山陶艺认知度不到50%(许多人误认为佛山陶瓷),小学中学没有开设陶艺选修课程,小学中学生不知佛山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泽棉,更遑论潘玉书、黄炳、刘传这些“老古董”;仅有的佛大陶艺(还与玉器合在一班)班也招生困难。对比鲜明不过。人才竞争,已输一大筹。培养人才,提高普及率,才是政府当务之急。
其二是中介机构数量缺少。佛山陶艺研究所、私人陶艺馆、中介公司、投资机构、专业拍卖公司少,政府对民间力量关心支持不足,陶艺市场运作模式落后,陶艺大师经纪契约意识局限,大多民营艺术馆经营捉襟见肘。以上单位同景德镇之比分别是1/10、1/100、1/30、1/10、1/5。发展佛山陶艺,一要靠政府的“手”引导,更靠民间资本市场的“手”操作。佛山陶艺不缺又一间政府新建陶艺博物馆的“庙”(佛山没几间政府建的艺术的“庙”经营成功),而缺少众多成功民间艺术馆的“庙”,支持民间建“庙”,做旺民间艺术馆,佛山陶艺的香火才会兴旺。
三是产业发展政策滞后。景德镇有陶瓷局专责研究、制定全市陶瓷规划和政策,指导引导陶瓷产业发展,陶瓷协会、研究所协助、引导陶艺家落实、执行政府规划、政策。而佛山陶艺产业管理系出多门,形同散沙。政府更缺少专家、专才制定有水平的产业政策。
四是省外推广投入缺少。佛山陶艺多数基本在家门口、顶多在岭南地区、粤语圈唱戏,在外面连“江湖卖艺”也不多,登省外大雅之堂、参加全国拍卖会、成为大收藏家青睐少之又少,走出国门更是屈指可数。佛山陶艺应多到京津沪、江浙闽、鲁豫陕、徽赣湘等大都市、兄弟艺术产区亮相、交流、比武,比长期在佛山办“节”过“节”好。佛山陶艺也不缺“神”(名牌大师),“神”不靠大师自己也不靠政府造,而由市场、渠道、品牌、拍卖行、收藏家、使用者造“神”,市场大了,用户多了,品牌就是“神”。佛山陶瓷经销制、市场化运作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佛山陶艺却大多还停留在家庭式运作、作坊式经营、大师个人品牌、自产自销的原始阶段。应该远学一下国际化的西班牙“雅致”,近学一下全国性的佛山本地“虞公窑”。中国之大,足够容纳100个“雅致”、“虞公窑”。世界之大,又何止接纳100个“雅致”、“虞公窑”。
(图:石湾陶艺馆)
【内文作者谭浩深先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艺术装饰委员会副理事长、东方印象机构总经理】